三国时期一个月能招多少士兵

2024-05-07 04:20

1. 三国时期一个月能招多少士兵

招多少兵,你要看是国家募兵还是私人招募。刘备靠张世平等的资助,招得两三千人。花了多少钱,不清楚。曹操曾散尽家财,招募了五千人。花了多少钱,也不清楚。不过曹嵩是用了一万钱买了一个太尉来做,买到太尉后,曹操的资金捉襟见肘,只能散尽家财,足见家里剩余不多了。倘若曹操家里还剩五千钱,那么招募了5千人。五千钱值多少?西晋的何曾一顿饭一万钱,足见劳动力不怎么值钱。特别是战争年代,物价飞涨,流民遍地,曹操搞了屯田之后,还给这些人发工资,养着他们,他们很乐意参军。
一个月能招多少人,还要看什么地方,你要是在洛阳周边,能招10个就不错。在袁绍的冀州,招两三千是可以的。冀州,带甲十万,谷支十年。天下之重资也。袁绍十年前只是一个渤海太守,初拥兵就给他算一万。经过十年征伐,消灭了张燕、孔融、公孙瓒这些人,加上消耗的和不断招募的,增加了九万以上。一年招一万人,一个月900多人。那是月月招,年年招,偶尔招募一次,得有五千。
一个月能招多少,还要看三国哪个时期,如果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时候,只能招来空气。到了后来,北方经济恢复,在一个大县,偶尔招招人,2,3千差不多。

三国时期一个月能招多少士兵

2. 三国时期的武器排行榜有哪些

三国里十大武器排行榜
      10.曹操·七星宝刀 


     上榜理由:宝刀的价值关键不在杀敌,在于保命 这把宝刀如果在一位英雄好汉的手里,用于杀场厮杀,必然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利刃。不过这把刀到了曹操手里,却变了性质。 话说董卓专权跋扈,残暴不仁,司徒王允以生日为由设宴,请一班旧臣往家中叙旧。席间王允大哭,哭诉董卓暴行,曹操请命刺杀董卓,并向王允借七宝刀。王允大喜,将宝刀交于曹操。 不过,董卓有吕布保镖,刺杀任务实在是九死一生,曹操一直老谋深算,不知道这一次为什么那么冲动。也许,是曹操早就盘算好了脱身之计,所以一定要带着宝刀去刺杀。刺杀成功则天下人无不敬仰,如果不行就舍刀保命。刀又不是自己的,也是没本钱的买卖。

     9.刘备·双股剑 

   上榜理由:兵器出名也讲究机遇 据说,双股剑又名鸳鸯剑,鸳剑长三尺七寸,鸯剑长三尺四寸,利可断金,在三国里,双股剑是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丈八长矛一起打造的。不过这把双股剑却不同于他两个兄弟,几乎没什么在沙场上扬名立万的机会,不过刘备还是靠着两个兄弟一战成名。 虽然谁都知道,三英战吕布,刘备只是一个凑数的,不过只要说起虎牢关之战,刘备和他的双股剑还是每每被人提起,不论是好是歹,总算是出了名。
     8.黄忠·麒麟弓 
    

    上榜理由: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黄忠和关羽对阵,第一天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第二天又战了五六十回合,第三天,韩玄让黄忠用箭射杀关羽,黄忠领命,却欲报关羽不杀之恩,不忍伤了关羽的性命。于是,头两箭只是拉弓却不放箭,关羽以为黄忠不会放箭,放松了警惕,却被黄忠第三箭射在盔缨根上,关羽这才知道,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由此,可知,暗箭,防不胜防!

      7.典韦·双铁戟 

    上榜理由:成也双铁戟,败也双铁戟 双铁戟,左手戟重三十九斤,右手戟重四十一斤,只是用寻常镔铁打造而成,但是在典韦手中运使如飞,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熟悉《三国演义》的人若是给三国武将编排武功座次,都不会忘了把典韦排在头几名,不过相比典韦的武功,他的知名度就差多了。大概是因为典韦死的太早,没参加过什么经典战役。 而典韦之所以会战死,直接原因就是有人偷走了他的双铁戟。如果兵器没有被偷,想典韦武功盖世,几人能乃他几何?可惜,手中的双铁戟连最后的绝唱都没有机会留下。
       6.赵云·青釭剑 

    上榜理由:没有不好的兵器,只有拙劣的剑手说明:由于原著没有给出赵云的枪的大名,所以只有把他屈居于此了!青釭剑,削铁如泥,锋利无比,是与倚天剑齐名的神兵。原来曹操有宝剑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釭”;倚天剑自佩之青釭剑令夏候恩佩之。这把青釭剑虽然锋利无比,但在夏候恩手中只是摆设,可是到了赵云手中就变成了杀人的魔王。 赵云怀揣阿斗,远处枪挑,近身剑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泉涌。所向披靡,无人能挡,在曹操百万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救出阿斗。青釭剑也由此一战成为天下人无不敬仰的绝世利器。
      5.张飞·丈八长矛 

     上榜理由:猛张飞,悍蛇矛,长坂桥上写春秋 丈八蛇矛,全用镔铁打造,矛杆长一丈,矛尖长八寸,刃开双锋,作游蛇形状,故而名之。 长坂桥上,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抄蛇矛,立马桥上,竟无人敢上前厮杀。大叫三声,直吓得曹操身边的夏侯杰肝胆碎裂,倒于马下。曹操也吓得回马便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三国英雄虽多,但是像张飞这样,单枪匹马,吓退敌军百万大兵也只此一例。

       4.关羽·青龙偃月刀 

    上榜理由:关公门前耍大刀,千古笑柄由它起 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刀长九尺五寸,种八十二斤,倒身上镶有蟠龙吞月的图案,因此得名。 关羽在三贵中的典故大概是最多的,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而且关羽的这些故事都是关羽一人单枪匹马突入敌阵,视敌人百万大兵如同无物,而且都是手起刀落,只一刀就解决战斗。 关羽死后,青龙偃月刀被吴将潘璋所得,潘璋后来被关羽之子关兴所杀,青龙偃月刀也重新回到关羽后代手中。人们也把这把刀称为关刀,再后来人们往往把长柄大刀都叫关刀,显得更有气势。因此关羽的关刀也成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最出名的武器了

      3.吕布·方天画戟 

   上榜理由:天兵武器下凡间,笑傲沙场谁人敌 方天画戟,古代兵器,在戟杆一端装有金属枪尖,一侧有月牙形利刃通过两枚小枝与枪尖相连,可刺可砍。 在中国传统的小说和传说中,使用这种武器的多是天兵天将,而凡人中使用方天画戟最出名的就是吕布了。吕布手中的方天画戟,是唯一一个能让三贵中无数桀骜不驯的英雄豪杰甘拜下风的武器了

       2.诸葛亮·三寸不烂之舌 

    上榜理由:清摇三寸舌,鼎定三分国 点评:杀人于无形之中,不见得一滴血。有形的武器再厉害,所能杀伤的范围与程度,也不过是可以用笔记载下来,而无形的武器,所造成的影响,却不是笔墨所能形容。舌不过三寸,绵软得不堪承受任何刚硬事物的轻轻一击,可正是这不起眼的东西,可使得这世上最刚强的事物在瞬间毁灭。舌的妙用,全在于人,若置于普通农妇之嘴,只落得个散播家长里短、小道消息、擅长骂街的大嘴恶名;若置于粗勇武人之嘴,也只是起到为扩音器增大功率的功效;若置于君王之嘴,则成了一言九鼎的金口玉言。诸葛亮之舌,曾定下三分天下的隆中对,也曾舌战群儒而屹立于不倒之地,又曾以一句“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周瑜大呼长他人威风灭自己锐气的“既生瑜,何生亮”的名言而亡,还曾搅动这如簧之舌借得荆州而不还,更甚者短短一席话令得司徒王朗坠马而亡,最辉煌的当然是,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曹操自称的百万大军从此烟消云散。诸葛亮的舌头绝对是一把利器,杀人于无形之间。单挑绝对盖过关羽,最典型战例就是骂死曹军军师王朗。 还有周瑜,虽然不是被诸葛亮直接骂死的,但要是没有诸葛亮“周朗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些羞辱,想也不必活活气死。 当然,如果诸葛亮的舌只是凌厉,也显不出超凡脱俗之处,更重要的是诸葛亮的舌头,有左右天下局势的本领。所谓“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刘备第三次到草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就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局势,制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后来果然如诸葛亮所言,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1 刘备的眼泪·上榜理由:刘备一哭,拉来赵云,刘备一哭,孔明加入,刘备再一哭, 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哭是为了笼络人心~哭也很讲究滴~不能嚎啕大哭~不能光打雷不下雨~不能皮哭肉不哭!要发自内心的哭~要哭的别人也跟着你哭~最好边哭边叹息边叹气边言语!最好达到目的后再来个真诚的一笑!刘备当之无愧啊~!

3. 我 想知道 三国时期 各势力的 兵力~~

公元156年人口5007万,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140万,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万;损失了98.3%。“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说汉末三国大动荡活下来的人只是原来人口的1%!一直到公元265年,三国人口总计才767万。
东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全国56,486,856人

蜀汉刘禅炎兴元年(236年):蜀汉940,000人
曹魏曹奂景元元年(236年):曹魏4,432,881人
东吴孙皓天纪四年(280年):东吴2,300,000人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全国16,163,863人

检查了一下,肯定没错。楼主可以拿去写论文了。


关于三国时期人口数量之辨析


自汉桓帝、汉灵帝以来,天灾人祸不断,旱灾、水灾、瘟疫、暴动、少数民族叛乱,导致东汉的人口、户数大量减少。汉桓帝时期,比较大的灾祸有“建和元年春二月,荆、扬二州人多饿死”、“永兴元年秋七月,郡国三十二蝗。河水溢。百姓饥穷,流冗道路,至有数十万户,冀州尤甚”、“延熙九年春三月,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①;汉灵帝时期,“建宁三年春正月,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②,更有著名的“黄巾之乱”,其余小规模的天灾、少数民族叛乱或入侵,就不计其数了。司隶、豫州、冀州是东汉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方,司隶人口约三百万、豫州人口约六百万,冀州人口约五百七十万,占东汉人口约五千多万的四分之一强③,但仅上述延熙九年的饥荒,司隶、豫州就饿死三四百万,其他原因导致户数的丧失,就更难以计算了。
自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虽然镇压了主要的几支黄巾军,但黑山、青兖黄巾等余部尚散布各地,随之而来的是凉州汉羌各族的暴动,又不断对司隶进行袭扰。汉灵帝无力处置,又在几年后病死,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然而,统治阶层内部在对最高统治权的争夺中两败俱伤,引来了另一个权力的觊觎者董卓。

董卓对治理国家无甚才能,但在破坏上却有着惊人的能力。“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谓之‘搜牢’。人情崩恐,不保朝夕。及何后葬,开文陵,卓悉取藏中珍物。又奸乱公主,妻略宫人,虐刑滥罚,睚眦必死,群僚内外莫能自固。卓尝遣军至阳城,时人会于社下,悉令就斩之,驾其车重,载其妇女,以头系车辕,歌呼而还。又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收洛阳及长安铜人、钟虚、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故货贱物贵,谷石数万。又钱无轮郭文章,不便人用。”

在面对关东州郡的联合讨伐下,董卓竟然“尽徙洛阳人数百万口于长安,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以至于“步骑驱蹙,更相蹈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④,到汉献帝入关时,加上迁徙而来的人口三辅户口也不过才数十万,人口户数的丧失,可见一斑。

紧接着的军阀混战,更是人口迅速丧失的根源。

首先是饥荒,连军队都不能保证粮食供应,老百姓就只有活活饿死了,甚至人吃人。“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⑤曹操与吕布争夺兖州时,“蝗虫起,百姓大饿”、“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人相食”,曹操也不得不“罢吏兵新募者”以节约粮食⑥。

其次是战乱,曹操征徐州,“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⑦。李傕等在关中,“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⑧。

再次,战争对于作为强壮劳动力的战士的摧残,也到了无所复加的地步。麹义与乌桓、鲜卑“合兵十万”进攻公孙瓒,由于粮食缺乏和战斗损失,在撤退时只有“余众数千人”⑨。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袁绍战败,“余众伪降,曹操尽坑之,前后所杀八万人。”⑩

自汉桓帝时开始持续到汉灵帝时长达四十余年的天灾人祸,以及随之而来二十余年的长期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减损。以至于曹操拿到冀州的户口簿,发现“可得三十万众”,惊喜的称之为“大州”①,实际上这个户口统计的年份甚是可疑,自董卓之乱直至曹操平定冀州,这段时间冀州长期陷入战乱,毫无可能进行人口统计,这个户口的统计当在汉灵帝末。况且“可得三十万众”,按照壮年男子(从23岁到56岁都在服兵役的年龄之内)与老弱妇孺的比例,整个冀州的人口也已锐减到一百多万,远远低于五十多年前的五百七十万。

北方战乱不断,并不代表南方就是世外桃源。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都镇压过反对自己的大规模叛乱;荆州的刘表除了与袁术争夺南阳之外,还镇压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叛乱;而扬州的刘繇被孙策赶到豫章,孙策又马不停蹄的降服诸郡,当相比而言还算战乱最轻的地域。远在绝域的交州,倒是一片繁荣景象。

赤壁之战后,荆州经过大规模的战乱,人口迅速减少,经济遭到破坏,所以庞统说“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②。刘备在平定益州的过程中,所遭遇的抵抗不大,所以益州的人口损失和经济损失也不是很大。孙权主要的活动是平定山越,以其“羸者充户,强者补兵”③,以及骚扰淮南,俘虏人口,江东及交州基本上没有战争的创痕。

迄于三国初期,人口才有了相关记载。但我所述三国时期户口数,仅是一般民户在国家户籍上登记而见于历史记载的户口数。由于当时有许多人不向国家登记户口,一些特殊身份的人也不编入一般民户的户籍,所以一般来说,国家户籍上的户口数要少于或远远少于实际所有的户口数。但国家的赋役和兵役都是他们承担,对于我下面将要论述的各国兵力是主体与枝叶的关系,所以我并不将脱籍的人口计算在内,只计算国家所能控制的人口。

关于曹魏的户口,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户口缺乏记载。在魏明帝时杜恕说“奄有十州之地,而承丧乱之弊,计其户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陈群则说“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蒋济也说“今虽有十二州,至于民数,不过汉时一大郡”,三人异口同辞强调人口寡少,即使按照杜恕的说法,东汉时豫州人口约六百万、冀州人口约五百七十万,魏国早期人口并不会达到或者超过这个数字。西晋时人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记载:“景元四年(263),与蜀通计民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人。”杜佑在《通典·食货·历代盛衰户口》记载与此略同,仅口数作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那么魏国的人口应为魏氏唯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

关于蜀的户口,史籍中也有前期和后期两个数字。《晋书·地理志》记载:章武元年“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景耀六年蜀国灭亡时的人口,王隐在《蜀记》中记载“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吴的户口,难以考查。《晋书·地理志》说:“孙权赤乌五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四十万。”《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晋阳秋》记载吴国灭亡时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以上两组户口统计数字大致相同,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怀疑,吴自赤乌五年以后,再没有进行过户口统计工作,所以王浚在灭吴时所得的户口数,仍然是三十八年的统计数字。

根据上述数据,魏、蜀、吴三国末期时的总数是户一百四十六万六千四百二十三,口七百六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不包括官吏和军队)。《续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户口数是“户九百六十九万八千六百三十,口四千九百一十五万二百二十户”,《晋书·地理志》则记载为“户一千六十七万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三国的户、口数大约相当于东汉最高户、口数的七分之一弱。

西晋的户口数,《晋志·地理志》记载太康元年时,“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与前面统计的三国户口总数相比,户多近一百万,口多近八百五十万。由于这时晋刚刚灭掉吴国,所以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应是在原魏、蜀境内。魏、蜀的户口是魏灭蜀那年的统计数字,距离太康元年只有十七年。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增加户近一百万、口八百多万,应当归结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西晋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这有利于人口的自然增殖。

其次,推行轻徭薄赋,经济的发展使部分脱籍人口想要稳定,这样就必须重新入籍。

在《三国志·陈群传》裴注中记载:“按《晋太康三年地记》,晋户有三百七十七万,吴、蜀不能居半。”这与《晋书·地理志》所载太康元年的户数相比,两年内西晋的户数激增一百三十多万户,超过太康元年的户数一半有余。这显然不能归因于人口的自然增殖,而是与太康元年开始推行的占田令有直接关系。因为既要在全国范围推行占田制,就必然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户口、财产登记工作,编制新的户籍,脱离户籍的人为了取得土地的合法所有权,就必须得重新向国家登记户口。再,魏晋时期封建依附关系有很大发展,门阀大族既占有不少合法的荫户,也占有数量更多的非法隐户,如在颁布占田制的前几年,中山王司马陆就曾占有簿籍不挂的隐户和冒牌荫户七百多户。西晋占田令中规定品官荫户的数额为一至十五户,这是比较低的,推行这种荫户制,可以把官员大族拥有的一部分依附农民转变成国家的编户。太康三年国家编户的激增,主要应是这次与推行占田制联系在一起的检括户口、整理户籍的结果。太康三年国家有三百七十七万户,如每户平均以五口计,则那时国家控制的人口大约可达到一千八百八十五万人左右④。

-----------------------

①《后汉书·桓帝纪》②《后汉书·灵帝纪》③《续汉书·郡国志》④《后汉书·董卓传》⑤《三国志·魏书·太祖纪》注引王沈《魏书》⑥《三国志·魏书·太祖纪》⑦《后汉书·陶谦传》⑧《三国志·魏书·董卓传》⑨《后汉书·公孙瓒传》⑩《后汉书·袁绍传》①《三国志·魏书·崔琰传》②《三国志·蜀书·庞统传》注引司马彪《九州春秋》③《三国志·吴书·陆逊传》④《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四章(户籍制度)·第一节(户口数的历史记载)》(白寿彝总主编)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199614.html?md=3


魏(220~265)、蜀(221~263)、吴(229~280)三国的军事制度。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出现的武装割据势力,经过混战兼并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三国又不断为一统天下而争战。频繁的战争,促进三国军事制度在两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但各国因创建过程和地理差异,又有不同特点。

军事领导体制 三国形成时期,起兵将军或王,都打着汉王朝旗号,亲自领兵,以其幕府为军事指挥机构。曹丕称帝后,魏军权集中于皇帝,置尚书、中书二省长官为军政辅佐。尚书省之下设五兵尚书曹,为处理日常军事要务的专门机构,并分置中兵、外兵、都兵、别兵和骑兵五曹郎,分理不同军队事务。凡有征伐,皇帝临时命宗室重臣为大将军或都督中外诸军事,总理参战诸军。后置而不废,成为全国最高军事统帅。末期,魏国军权旁落司马氏,司马昭相府实为最高军事机构。蜀国建立后,刘备废大司马,亲掌军权,并统兵征战,以诸葛亮任丞相的丞相府为统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关。刘禅当政后,诸葛亮掌军政大权,总揽全军。末年,则以大司马主管军政,以大将军加都督中外诸军事为最高军事统帅。吴国军政大权决于孙权,以左、右大司马掌军事行政,大将军或上大将军为最高统帅。孙亮即位后,置大司马为最高军事统帅。其后,通常以大将军冠督中外诸军事或领中外诸军事总掌全国军务。此外,三国设军师参议军务,或协助将帅统军。曹操于建安(196~219)初年设军师,他任司空后又设军师祭酒,继有中、前、左、右军师。后来,外军中也设置军师,如征南、征东军师。曹丕称帝后,高级武官下皆设军师,如太尉军师、大司马军师、大将军军师、抚军大将军军师等。蜀国早期有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既当参谋又有指挥权,后来设中、前、后军师,也多为将军兼任。吴后期所设左、右军师,一般以左、右大司马兼任。

地方军事机构,三国承汉,实行州郡领兵制。州刺史(州牧)或冠将军号,或以持节都督兼任,为辖境最高军政长官。郡太守加将军号者领郡兵,并置都尉专管。

军队构成 三国形成时期之初,各起兵将领以将军亲自统军,兵力较少,并集中使用,实各为一支军队。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基础后,曹操同时要对付刘备、孙权,其中央军分为集中机动与分区镇守两部分:一部分集中于中央所在地,担任宿卫兼出征,称中军;另一部分由中央派遣,分别镇守京外,尤其是与蜀、吴邻近地区的军事要点,称外军。中外军体制随之形成。当时,孙权、刘备仍以将军或王开府(设立机构),统掌军政大权,实行中、前、左、右、后五军制。蜀、吴统治者相继称帝后,同魏一样,军队分中央军和州郡兵,中央军分为中军、外军。

中军。魏初,主要由曹操相府亲军转变而来的武卫、中领、中护、中坚、中垒等五营组成。正副统帅为中领军和中护军。后期,司马氏为准备代魏,扩充中军,兵力远强于外军。蜀中军的宿卫军主要有左、右羽林郎和虎步营、虎骑营,长官称部督或监。其他中军统帅不固定,有监军、都护、护军等称。吴中军以宿卫军为主,称羽林、武卫、虎骑等,首领称督或将军。
外军。指由在京外各都督统领的军队。魏主要置于沿边诸州,由朝廷委宗室贵戚出任都督,统掌一方军事。有的还兼领太守、刺史,视其资望,加四征(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四镇(镇东、镇西、镇南、镇北)或四安(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平(平东、平西、平南、平北)将军称号;有的同时辖两三州驻军。其权限有使持节、持节、假节等。蜀、吴外军将领,一般将驻地名冠于都督或督前为称号,如永安都督、江陵督等。

州郡兵。即地方军,基本以刺史、太守私人部曲为基础增募组成。担负本州郡守备,有时也奉命配属或协同中外军征战,其长官由刺史、太守兼任,多带将军称号。魏在未置外军都督的各州,设监军1人,称监某州军事,以控制地方兵。

三国军队,有步兵、骑兵、弩兵和水军等兵种。水军以吴最强,步、骑以魏为盛,弩兵以蜀最著名。三国总兵力,最盛之时约达80万~90万:魏40万~50万,蜀10多万,吴20多万。

兵役制度 三国形成之初,沿袭东汉,主要实行募兵制。至建安年间,因长期战乱,逃兵增多,人口减少,募兵困难,曹操、刘备、孙权都开始逐渐实行不同名目的世兵制,以确保兵源。曹操将士兵家属集中居住,作为人质,并从中获取后备兵员。其兵称士,以服兵役为终身义务;其家称士家或兵户、军户。士家另立户籍,与民户分离,子孙世代为兵,士兵叛逃罪及家属。同时,规定士家女子不得外嫁,士死后寡妻遗女仍配嫁士家,以繁衍士裔。吴还实行世袭领兵制,将帅世袭,所统之兵亦世代相袭,家属随军营居。三国时期,除世兵制外,又用招募、收降、征兵补充军队。还以多种手段,从少数民族中获得大量兵员。如魏的乌桓兵、凉州兵,蜀的南中飞军、叟兵,吴的山越兵等。

三国沿袭汉制,建有抚恤制度。如士卒死亡,要收殓葬埋,魏曾规定送至其家,官为设祭。对伤残将士,免徭役,授土地,给耕牛,分米谷等。

管理与训练制度 各国注重以法治军,定有管理、训练一系列制度,并严明赏罚,以确保其施行。曹操颁布的《论吏士行能令》、《军令》、《败军抵罪令》等,魏军一直奉为治军的法令、制度。其主要内容有:行军、列阵、攻守、驻营和战船停发等,均得按指挥信号行动,违令者斩;战场上士兵紧随本队旗帜,不得乱位,临阵逃脱者,一律斩首;家属隐藏逃回士兵逾一日不报,同罪;行军不得损坏庄稼等。还规定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三国的将领出征或镇边戍守,皆以家属为人质。魏、吴还设校事,监察军民隐事。军队有轮休制度,魏、蜀休假人数常为五分之一。各国都较重视军事训练,建有训练基地,诸葛亮在成都附近以八阵图演练军队,曹操作玄武池培训舟师,孙权利用江湖大练水军,收效显著。魏在每年立秋后举行阅兵,号曰“治兵”。

后勤保障制度 三国军队补给,主要由政府筹办。军粮、军费依靠租调和屯田收入,其中屯田收获的军粮比重很大。屯田有民屯和军屯。魏国军屯又分军队屯田和军户屯田。军队屯田,主要由驻守与吴、蜀临近地区的外军担任,按建制由各级军官管理,且耕且守,耕战结合。军户屯田,由军事系统的农官度支中郎将、度支校尉和度支都尉管理。蜀军屯主要在与魏接壤的汉中地区,有时与农民杂错垦耕,但原建制不变,由当地长官担任督农,指导屯田。吴的军屯多是士兵和家属一起耕作。吴还实行奉邑制,赐给统兵将领若干县邑,用其租税收入供给部曲及所统之兵,奉邑多少根据官职大小和领兵数量而定。

武器装备,由官府作坊制造,设军官监造。相传蜀诸葛亮曾改制成一发十矢的连弩,装备部队。各国均有造船基地,吴国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所造“长安”号,可载士兵千余人。物资运输,主要靠牛马骡驴和车乘,传说蜀用“木牛”、“流马”运输,提高了山区补给效率。
另外,三国袭用汉时边防烽燧制度,建有守望、报警和其他通信设施,沟通京城与边防、督将与部属间联系。军事文书由驿站传递,魏还定有在急信上插鸡毛的制度。

三国军制突出的特点是:中央军建立中外军体制、普遍实行世兵制和大兴军屯。这是当时政治和经济的产物,与军事斗争相适应。但后来外军势力膨胀,至东晋,中央已无法控制、指挥。世兵制有较强人身依附性,对后世士兵地位低贱化和门阀制度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参考书目
陶元珍著:《三国吴兵考》,见《燕京学报》第13期,上海书店,1983年影印本。

何兹全著:《魏晋的中军》、《魏晋南朝的兵制》,见《读史集》,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2。(任昭坤)

我 想知道 三国时期 各势力的 兵力~~

4. 三国时期的武器都有什么?还有什么作战兵种?(如弓箭兵。弩兵。骑兵)

武器:环首刀、汉剑、弩、复合弓等。工程用的投石车和弩床
 
  铠甲,普通士兵是熟牛皮制成的护住前胸背部的皮甲;高级一点是鱼鳞铠,几千片铁片密密麻麻的,而且是汉代士兵的最好装备,因为铁黑色,所以又叫“玄甲” 
  
  文学作品中有时也用做铠的代名词。还记得丞相破魏?玄甲数千是极大斩获,而且说明魏出动的是相当精锐的部队而且损失惨重。 
  
  说甲就不能不说盾,盾在当时更接近防御工事而不是兵器,盾小橹大,都是一东西,一般是木制,出土的漆盾记得两厘米厚。蒙皮铁盾几乎不存在,太重。小盾也有,叫啥“钩镶”之类的,据说是前面带有钩子的小盾,能锁拿敌人兵器,而且本身也有一定攻击力。不过使用要相当技术才可以。环首刀配合钩镶就是长兵器的克星。不过想来这种兵也不容易训练。 
  
  至于大盾,是先秦时吴地的比较有名,所以也叫“吴科”,屈原楚辞里有句“……操吴戈”有人认为就是“吴科”之误。 
  
  关于刀剑说,环首刀的环是缠布绑在胳膊上避免掉落的。越长环首刀越难使。出土文物显示孙吴士兵环首刀平均长度是70多CM。而蜀汉是120CM可见两国士兵战斗力和锻冶水平。长刀外还有随身短刀,因为贴大腿挂叫“拍髀”应该算是长匕首吧。 
  
  戟,三国的重头兵刃,长短都有,规格不同,步兵的一人高,骑兵的越长越厉害,不过也越不容易使。形制简单的戟就是一横一竖如“卜”形。三国出现“雄戟”横上翘,竖加了个弯钩。典韦死前发威使戟“一叉入 十余矛摧”就是用的这种雄戟。
  
  另外三国人多以短戟护身,孙权投虎,刘备砸说赵云坏话的,董卓砸吕布,都是它,可见其广泛应用。而且用短戟还是高超的武艺“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楯为蔽木户;后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于狭路,直决耳”——《曹丕传》
  
    矛槊,和戟长度啥的差不多,就是一木棍插上各种头。最长的矛是东夷传里记载的三丈的矛,估计是用来破骑兵的,骑兵列阵平矛冲锋威不可当,散战戟有利。 
  
  弓弩,计量单位分斤(0。2228公斤),钧(三十斤),石(120斤 与普通度量衡不同)三级,一般弓用斤,弩用钧,石。一般弩是三十弦一弓,诸葛弩失传,大残念。骑兵也有专用弩,实物已经出土。后汉三国善于弩射的就陈王刘宠一个,左右开弓的象董卓之类的也是猛人。便弓马的就忒多了。最重视造弩的当然是蜀汉连制造人都要刻上名字以追查责任。 
  
  至于剑当时基本不算兵器了,就是无聊文人装风雅的东西,也就是曹丕、鲁肃有钱有闲的才练。至于练好了好象也是门技术。 
  
  抛石装置,曹操在官渡之战使用一种抛石车,因抛石时声音很大,所以命名为"霹雳车"。为史书中最早有记载的抛石装置(资治通鉴:袁绍在营 中堆土成山,建立高楼,向曹营射箭…曹操建霹雳车,用巨石 攻高楼,一一摧毁)。其原理是利用杠杆原理抛石来攻击敌方城池或城防设施和人员。南北朝后期发展成一种舰用水上拍竿。隋灭陈的荆门水战中,隋舰在前后左右装有六座巨大的拍竿,高可达五十尺,击沉陈军战舰十余艘,威力惊人。
  
  骑兵,三国时代骑兵已大量被使用。北方人习马,曹操娴熟的骑兵部队常成为吴、蜀两国的恶梦。不过三国时并未成熟发展出重骑兵﹝重骑兵定义:马匹和骑士皆披覆铠甲﹞,当时虽有少数重骑兵但不多,一直到南北朝时,才被普遍使用。

5. 三国人物用的兵器

  三国的兵器


  在烽火连天的三国时代,兵器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谨参照《中国通史》简要叙述,欢迎批评指正。
  三国时代还出现了一些对兵器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的杰出人物,如天才发明家马均,“长于巧思”的诸葛亮和著名工匠蒲元。
  一、刀剑
  三国的冶炼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冷兵器的质量有很大的改进。当时的锻造技术已相当高。诸葛亮令巧匠蒲元造刀三千口,“以竹筒密纳铁珠满中,举刀断之,应手虚落,若剃水刍,称绝当世,因曰神刀”(《诸葛亮集》卷四引《诸葛亮别传》)。曹操作“百辟刀”(《曹操集·百辟刀令》)乃百炼精钢,能“陆斩犀革,水断龙舟”(曹植《宝刀赋》),锋利无比。孙权“作千口剑、万口刀……皆是南钢越炭作之。”(《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陶弘景《刀剑录》)。北齐綦母怀文借此基础造出“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挺,数宿则成刚。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斩甲过三十札”(《北齐书·方技传》)。
  二、铠甲
  三国以来,铁铠甲数量质量均有提高。首先是门类增多。曹植《先帝赐臣铠表》言及黑光铠、明光铠、两当铠、马铠等等。铠甲的防护部位日益增大。三国初的马铠,由面帘、鸡颈、当胸、马身甲、搭后、寄生、鞍蹬(《中国军事史》第一卷《兵器)第二章)构成,形制相当完备,除四足外,全身其余部分均在铠甲的防护之中。铠甲的坚硬度增强。受此影响刘宋时官造“诸葛亮筩袖铠帽”,“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宋书·殷孝祖传》)。此铠是否沿用诸葛亮“五折刚铠”(《诸葛亮集》卷二《作刚铠教》)的制法,已难知其详。但由此可知三国的铠甲制造已然达到炉火纯清的地步。
  三、 抛射兵器
  三国时期,抛射兵器也获得显著的发展。诸葛亮“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魏氏春秋》)。“矢长八寸”指的是箭链长度,“十矢俱发”指齐射而非连发。只有齐射,才能构成密集火力,对敌骑兵部队大量杀伤。1964年成都郸县出土蜀汉景耀四年(261)制弩机一张,机上铭文注明开弓拉力为“十石,”据考定为诸葛亮连弩弩机。“十石”之力,合今五百三十四点六市斤,非一般人力所能开弓。连弩有如此劲力,开弓不易,若单发显然大大慢于一般弩箭的发射速度。按汉代“六石”弩射程为二百六十米,“十石”弩当射得更远,这就提高了弓弩抗御骑兵的能力。诸葛亮连弩已是机巧非凡,而魏马钧见之,日:“巧则巧矣,未尽善也’,并说改进之“可令加五倍”(《三国志·魏志·方技传》裴松之补注)。晋宋时称穿透力极强的弓弩为“万钧神弩”。其构思多半受到诸葛亮和马均的启发。
  曹操善用“发石车”。官渡之战,曹军坚守营垒,“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众大惧。太祖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三国志·魏志·袁绍传》)。马钧研究发石车并加以改进,“欲作一轮,县大石数十,以机鼓轮为常,则以断县石飞击敌城,使首尾电至。尝试以车轮县瓴甓数十,飞之数百步矣”(《三国志·魏志·方技传》裴松之补注)。马钧对发石车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抛射兵器的威力,但未获统治者采纳。这其实是非常可惜的。
  四、攻城器械
  诸葛亮就是三国时该器械的设计专家,蜀军围陈仓,“起云梯冲车以临城,(郝)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燃,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注引《魏略》)。东晋以后,攻城器械以此为蓝本已发展得相当复杂。刘裕伐南燕,“于是张纲为裕造冲车,覆以版屋,蒙之以皮,并设诸奇巧,城上火石弓矢无所施用;又为飞楼、悬梯、木幔之属,遥临城上”(《晋书·慕容超载记》)。晋军利用这些器械攻城,一战而克。可以说,三国的技术发展为南北朝的大规模“高技术”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龙偃月刀

  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刀长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刀身上镶有蟠龙吞月的
  图案,因而得名。

  正月初八,汜水关前。

  十八镇诸侯的连营绵延百里,五颜六色的十几面大旗在西北风中迎风招展。营寨内一
  层层树立着一人多高的大盾,大盾的后面隐藏着大批的弓弩手,一个个引弦弯弓,严阵以
  待。可是大营的辕门紧闭,鸦雀无声。

  在辕门外不到两里的地方,一队五百人的铁骑,往来如风,任意驰骋。两千只马蹄上
  下翻飞,把地上的积雪扬得漫天飞舞。滚滚的雪雾中,一顶赤色的头盔被高高地挑在长杆
  的顶端,显得份外夺目。

  长杆的另一端握在一只青筋暴起的大手中,华雄的手中。

  华雄身高九尺开外,虎背狼腰,是典型的关西大汉。他虽然穿着特制的大号盔甲,全
  身上下仍塞得满满的,隆起的肌肉似乎要把铁甲涨裂开来。他一手倒提着金背大砍刀,另
  一只手举着长杆,让孙坚的头盔不断地在杆头转动。他身边的部下有的相互嘻笑吵闹,有
  的向着诸侯联军的营寨大声骂阵,一片欢腾,而华雄盯着不远处雪地上的两滩暗红色的血
  痕,嘴角不禁也露出了微笑。

  华雄是董卓手下的干将,从西凉一直跟着董卓进了长安,也算立了不少的功劳。可是
  自从董卓收了吕布,并认他为义子,华雄的地位就下降了许多。吕布武功是高,这华雄也
  不得不承认,可他心里总是不怎么舒服。这次他和吕温侯分守关隘,早在出兵时就憋着一
  股劲,要好好干上一常所以他刚到汜水关,人未卸甲,就飞骑下关,斩了“济北双煞”
  的老二鲍忠,将首级送到相府报捷,算是立了头功。昨夜该着华雄露脸,劫了江东孙家的
  营寨,虽说没擒住孙坚,却也杀了他手下四大金刚之一祖茂,还缴获了他的头盔。今天运
  气更好,连斩二将,杀得十八路诸侯闭门不战。嘿嘿,什么俞涉、潘凤也号称上将,真是
  笑话,看来姓华的也要弄个侯当当了。

  正在这时,突然连营中鼓声大震,辕门开了。

  中军大帐。

  袁绍坐在虎皮交椅上,不由得叹了口气。

  这华雄不知是从哪里杀出来的,没想到董卓手下除了温侯吕布,还有这样的勇将。江
  东孙文台的“流水刀法”成名已久,属下的四大金刚也非泛泛之辈,竟败在华雄手下,挫
  动我联军锐气。今日又连折二将,看来无人能当华雄锋芒。可惜我的两大高手颜良、文丑
  都不在,否则何惧华雄?

  袁绍不爱打没有准备的仗,因而今天在众人面前叹气。

  “小将愿斩华雄之头,献于帐下1袁绍一惊,抬头一看,眼前立着一个红面长髯的
  将军。北平太守公孙瓒忙介绍说:“这位是平原刘玄德的二弟关羽,现在屈居一个马弓手。”
  话音未落,旁边的袁家二公子袁术就恼了。他们袁家四世三公,出身明门,他大哥袁
  绍又是当今的盟主,所以他没把谁放在眼里。他冷冷一笑,说道:“难道十八家诸侯就没
  有大将吗?一个弓手有何本领,接我一掌1说着呼的一掌“风雷七星斩”,向阶下的关
  羽劈了过去。

  “砰”的一声闷响,一记“流云水袖”接住了这一掌,袁术被震得倒退了一步,脸涨
  得通红。曹操微笑着对袁术一拱手:“公路息怒,他既然夸下海口,必然有不凡的本领。
  如果他败了,再罚也不迟。”说完凌空一招,几上的酒杯已稳稳的落在他手中。他双手捧
  杯,缓缓走到关羽的面前,手中的酒杯里渐渐冒起缕缕的热气,朗声说道:“将军请满饮
  此杯,祝将军马到成功。”“酒且斟下,我去去便来”,关羽微微一躬,身形一转,人已
  穿出帐外。

  两军阵前,喊声震天。

  华雄看到对面的阵列象波浪一般向两旁卷开,中间冲出一人一骑,直杀过来。他大喝
  一声:“来得好1把长杆一丢,双手平端大砍刀,迎了上去。

  两匹马相向飞奔,转眼间已在一丈之内,华雄突然感到一股透骨生寒的杀气直逼过来,
  他平生第一次感到了死亡的气息是如此的近。

  华雄浑身一震,又一次张口怒喝。但是他突然看到一条青龙从眼前飞过,然后是白茫
  茫的雪地上一串凄丽的血花,没有了头的他骑着战马奔弛而过。

  华雄死。

  鸾铃响起,中军大帐的门帘一晃。

  华雄的头颅滚落在中军大帐腥红的毡毯上,使它周围的颜色更为鲜艳。关羽从容的站
  在了几前,端起了酒杯。

  其酒尚温。

  七宝刀

  七宝刀,刀长一尺二寸七分,其上嵌饰七色宝石,光华夺目。此刀极其锋利,有切金
  断玉之能。

  七宝刀就放在案头,刀已出鞘,灯火映照下刀身上流转的光芒使一旁黄金打造的刀鞘
  也黯然失色。

  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跪坐在案前,腰干挺得笔直,他的目光一直盯着就站在他面前的
  红衣人,眼中尽是热切期盼之色。

  红衣人已经站了近半个时辰了,他的脸上一直漠无表情,绷得紧紧的唇角带着一种自
  信和冷傲。可是当七宝刀一出鞘时,他的眼神中也有了一丝抑制不住的激动。那是一个真
  正懂刀的人对真正的宝刀的尊敬,是一个用刀的人对于刀的发自内心的热爱。

  他冷冷道:“愿杀国贼,以谢天下。”

  老人大喜,伏地深深一揖:“如此天下幸甚,社稷幸甚1

  当他抬起头时,面前的红衣人已经神秘地消失了。

  他的目光转向案头,七宝刀和刀鞘都不在了,他的眼里却已有了笑意。

  老人是当朝的司徒王允,他位极人臣,官居一品。可是他为什么要对红衣人一揖呢?
  他的七宝刀不见了,为什么还笑呢?谜一样的红衣人是谁?他要杀的国贼又是谁呢?
  董卓悠闲地坐在相府的水阁里,看着园里怒放的各色菊花,轻轻呷了一口碧玉杯中的
  美酒,感到十分的满意。

  他坐在一张作工精美的八宝象牙大床上,身体四周都垫着柔软的貂皮靠枕,脚下铺着
  苍狼皮垫,边上还摆着一对赤金的龙凤暖炉。他斜倚在靠枕上,目光朦胧,说不出的慵懒。

  董卓自从废立少帝之后,权倾朝野,可以说顺董者昌,逆董者亡,董氏一族尽皆封侯,
  他的心腹控制了京畿的兵权,文武大臣无不俯首听命。现在有了义子吕布,他想到这,回
  头看了侍立在一旁的一位面色有一点苍白的英俊青年,脸上流露出了赞许之色:“哼,丁
  原、袁绍不足为虑。”唉,他现在可是真胖了不少。

  这时曹操慢慢地走了进来。

  曹操穿着一件洒金火云战袍,紧身结束,一看就是精明能干的人。他五官俊美,可是
  神情总是那么冷静,那么恭顺。董卓满意地看着曹操,就好象看着自己的儿子,他交给曹
  操办的事总是很放心,肯定不会出什么差错。他的儿子能有半个曹操能干就谢天谢地了。
  “孟德怎么迟到了?”董卓的语气中却没有责备的意思。

  曹操赶紧施礼,恭敬地答道:“小人的马又病了,因而来迟,请恩相恕罪。”
  “你为何不早说?”董卓宽容地笑了,“西凉刚刚进贡了数十匹好马,奉先,去挑一
  匹送与孟德。”

  “是1吕布领命而去。

  董卓往床上一靠,会心地笑了。他知道对待下属不仅要令行禁止,更要收买人心,只
  有恩威并用才能让人死心塌地地卖命。有时候一点点的关心和人情,要胜过千两黄金。
  曹操的眼中突然精光暴射,他的手中已多了一把刀。

  刀,发出灿烂的光华,七宝刀。

  躺下去的时候,正是一个人精神放松的时候,曹操就抓住了这个机会。
  他一刀击出,又快又狠又准,赫然正是江湖上失传多年的“春风快意刀”中的夺命绝
  招——“飞花逐人香”。

  曹操的刀与人已合而为一,水阁中充溢着宝刀的光芒,天地皆为之失色。

  光芒骤然消失,七宝刀停住了。

  董卓的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了刀锋,封死了刀的一切变化。

  七宝刀就好象被铁铸在了董卓的手上,不能再前进一分一毫。

  “孟德,你要干什么?”董卓的嘴角挂着冷笑,右手并指如刀,一式七招攻向了曹操
  前胸的各处大穴。

  曹操的左袖飞扬,如行云流水,罩住了攻来的指刀。

  袖破碎。

  曹操弃刀,闷哼一声,抚胸急退。

  曹操手一扬,刀鞘已激射而出:“操有宝刀一口,特献与恩相。”

  “多谢恩相赐马1他身形一展,如大鸟投林,穿窗而出。

  吕布急步走了进来,插手问道:“义父安好?”

  董卓把玩着手中的七宝刀,缓缓说:“无事,是曹操来献七宝刀。”

  吕布一楞,急急说道:“名为献刀,实为行刺,我去擒他回来。”

  “不必了,他中了断虹指,已伤了心脉。”董卓顿了一下,又说,“你传令各州府画
  影图形,捉拿曹操。”

  说完之后,他的目光飘向了满地的落菊,眼中似有恨意。如果这是他自己的决定,他
  为什么又不甘心?

  黄昏,宽阔的青石官道上一匹西凉骏马正在急驰。马上的红衣骑者摇摇欲坠,只能勉
  强握着马缰。

  曹操吃力的探手入怀,牵动了伤处,“哇”的一声又吐了一口鲜血,血喷在衣上,马
  上,地上。

  他的手抽出来时,掌中多了一面碎裂的护心铜镜。

  曹操苦笑。

  双铁戟

  双铁戟,左手戟重三十九斤,右手戟重四十一斤,只是用寻常镔铁打造而成,但是在
  典韦手中运使如飞,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


  帐中酣声如雷,典韦四肢大张着睡在榻上,他的双铁戟就靠在床头,在月下发出冷冷
  的清光。帐门无风自摆,案上烛火摇曳中,帐中已多了一人。把总重八十斤的双铁戟从典
  韦帐中无声无息地偷走可不容易,这份轻功和膂力世上不超过十个人,而胡车儿就是其中
  之一。他现在穿着曹营士卒的号衣,蹑足潜踪地来到戟前,稳稳地把戟提在手中,身形微
  晃,人和戟都不见了。

  帐外不时地传来士卒的低语声和战马的嘶鸣,中间还隐约夹杂着铁甲与兵器相互撞击
  的铿锵,帐前都尉典韦在睡榻上翻了个身,心中暗骂:张绣手下的这帮降兵可真差劲,夜
  巡都这么混乱,哪能和我们曹家军比。他嘴里嘟囔着,又要沉沉睡去,突然,四面金鼓齐
  鸣,灯笼火把的火光把帐帏映得通红,整个营寨内到处都是喊杀声:“不要放走了曹操1。
  典韦打了个激零,从榻上一跃而起,伸手就去抓戟,可是他的手却抓空了0我的戟呢?”

  中军大帐里锦绣铺地,水陆毕陈。在笙管缭绕中,武平侯曹操从邹氏嫩葱般的纤纤细
  指中接过金樽,一饮而尽,不由得哈哈大笑。酒是宛城特产的杜康,醇香浑厚,可算是壶
  中极品,但是什么美酒能比得上佳人的妙目流波,眉黛含情呢?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间
  或美人樱唇微启,千金一笑,这位当朝的大将军可真有些乐不思归了。

  呐喊声更近了,敌兵已经冲进了辕门,典韦咬了咬牙,矮身冲出了营帐。

  一簇铁骑人人各披铁甲,手持长刀,径向中军大帐冲来,足有百人之众。马蹄敲击在
  地面上隆隆有声,仿佛闷雷从辕门里直滚了进来。

  典韦右手凌空一抓,地上一具曹军步卒尸体鞘中的腰刀飞射而出,他伸手抄住,虎吼
  了一声,迎着那队铁骑冲了上去。

  鲜血激溅,残肢和断刀四处横飞,人的惨叫,马的悲嘶混和在一起,在营寨中回荡,
  令人胆寒。铁甲骑士象拍在巨石的大浪一样,四散开来,又汇集在一起,倒卷了回去。二
  十多具尸体的中间,典韦如一个浴血煞神般的屹立着。

  典韦感到肩上和腿上一阵钻心的剧痛。“嘿嘿,如果我双戟在手,这些鼠辈岂能伤我?”
  贾诩看着坐在他对面的张绣,只见他面色铁青,牙关紧咬,腮上凸起一棱肌肉,显然
  是大怒已极,不禁叹了口气。

  他明知和大将军曹操作对难操胜券,但是看主公的意思,双方破脸是再所难免了。唉,
  也罢,无毒不丈夫!他抬起头说道:“此事千万不可泄漏出去,明日等到曹操出帐议事时,
  主公……”

  没有呼喝,也没有叫喊,只有刀刃砍在骨头上的声音,枪尖扎进肉里的声音和枪杆断
  裂的声音。典韦和三十六名紫衣枪手流着汗,淌着血,象野兽一样地在拼命。典韦知道碰
  上高手了,三十六条钢枪的枪阵在他周围回旋翻滚,此进彼退,连绵不绝。枪幕密如风中
  芦苇,密不透风。他拼了,狂若疯魔,竟以血肉之躯投入了杀气腾腾的枪林。敌人的枪划
  破了他的肌肤,可是他的刀要了敌人的命。

  三十六绝命枪手的手在发抖,他们经受过最严格的训练,杀人是他们的职业。可是今
  天他们的对手比他们更快,更狠,更凶猛。他们的同伴一个个倒下,对手的身上血泉也不
  断增多,但身手却没有丝毫迟懈。

  典韦已经打发了性,全身上下的伤口都没有了痛楚。他的刀上满是缺口,就随手将刀
  掷出,俯身提起地上的两具尸体,施展出了他威震江湖的绝技。

  “大鹏展翅1,肉块和血雨飞洒。残存的二十七枪手的斗志崩溃了,他们退却。可
  惜不是用双铁戟施展大鹏展翅,否则……典韦靠在辕门上喘息着。

  ……

  典韦豪爽地把最后一大杯酒灌进嘴中,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对着张绣和贾诩一拱手,
  笑道:“多谢二位盛情,典某告辞了,痛快!痛快!哈哈哈……”

  张绣和贾诩一直把典韦送出帐外,看着典韦上了马,带着十几个亲兵向曹营驰去。两
  人盯着队伍的背影看了好一会,然后不约而同地相视一笑,眼中尽是冷酷的杀意。
  张绣站在曹营的辕门前,眼睛都急得血红,神情十分可怖。他把手中的宝剑一挥,大
  吼道:“弓箭手,放箭1

  箭如骤雨,转眼间门板已经被射得象刺猬一般,典韦死力顶在门后,身子摇摇欲坠,
  他感觉到全身的精力正随着身上几十处伤口的热血流出体外。他可以感到手中举着的两扇
  门板越来越重,重得象山一样。如今纵使双铁戟在手,我典韦也插翅难飞了,不知主公脱
  险了没有?大公子又怎么样了?

  十几名紫衣枪手从寨后摸到了辕门,他们看到典韦仍然死力拒住寨门。为首的枪手突
  然飞身而起,手中红缨长枪的枪头完全送入了典韦的后心。典韦狂吼一声,手中的门板脱
  手坠地。紫衣枪手被吓得弃枪而走,全都撤到典韦周围一丈以外。典韦连声大吼,背后鲜
  血喷涌而出,血流满地。他的吼声逐渐低沉,身体僵立不动。良久,张绣军中仍无一人敢
  从辕门走进营寨。

  典韦死了。

  方天画戟

  方天画戟,古代兵器,在戟杆一端装有金属枪尖,一侧有月牙形利刃通过两枚小枝与
  枪尖相连,可刺可砍。

  小沛县城西南一里的草坡,泥土湿软,鹅黄色的小花热闹地开放着,空气中浮动着青
  草与春雨混和的清香,宁静中充溢着生机。

  骤然马蹄声疾,泥土飞溅,小花被无情地碾碎,清晨的静谧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八匹雪白的骏马飞驰而来,马上的骑士一色青衣青甲,神情彪悍,体格雄壮。八人八马来
  到草坡上的大营辕门前,猛的齐刷刷立定,马上的青衣人一齐跳下马来,抖开手中原本卷
  着的青色大旗,左右一分,在辕门的两侧各插上了四面大旗。然后八个人又翻身上马,由
  来路奔弛而去。八面大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只见上垂手的四面旗上都有一个斗大的“袁”
  字,下垂手的旗上则是“纪”字。

  半晌,急如爆豆的马蹄声又一次响起,仿佛是草坡下升起了一朵黑云,来的骑士黑衣
  黑马,弹指间已到了近前。原来马上是一个豹头环眼的黑大汉,掌中倒提着一杆丈八蛇矛。
  他看到门前的八面大旗,楞了一下,然后重重地哼了一声,双脚一点马镫,身子呼的拔起,
  凌空一个倒翻,落在了辕门前方不远的一块大石前。他吐气开声,手中的矛尾竟没入石中
  半尺有余。接着黑大汉从怀中掏出一面火红色的大旗,系在矛杆之上,旗上的蓝月光中赫
  然是一个金色的“刘”字。黑大汉飞身上马,拨转马头下坡去了。

  又过了片刻,“支扭”一声,沉重的辕门打开了,一队骑兵簇拥着一位年青的将军涌
  了出来。青年将军骑着一匹通体红得象火炭似的战马,头戴三叉紫金冠,身上穿一套兽面
  吞头连环铠,虽然面色有些苍白,却有着一种威风凛凛的霸气。他环视了一下辕门前的九
  面旗,微微一笑,突然纵身跃到大石前,双掌齐出拍在了石面上,“波”的一声,丈八蛇
  矛一下从石中跳出,落在了他的手里。旁边的众骑兵的喝采声还未出口,只觉眼前一花,
  八面青旗又都到了青年将军的手里。他把旗子向手下抛去,一面喝道:“把拜旗收好,准
  备迎客1众人轰然应答,纷纷向营内奔去。

  青年将领从马背上取下弓箭,张弓搭箭,仰天射出。营寨中的旗杆顶端卷旗的绳索应
  声而断,一面紫色大旗“刷”的展开,迎风飘扬,朝阳把旗上的“吕”字映照得闪闪发光。
  纪灵慢慢地走进了中军大帐,表情上带着一种疑惑。他的眼睛突然睁大了,刘备!大
  耳贼竟然坐在大帐之上,被待若上宾!他大惊之下,抽身就走,一边陪同的几位吕军副将
  连忙上前阻拦。这下纪灵可急了,他双掌一错,一股大力迅猛地向外推出。几名副将不敢
  硬接,急向两旁闪开,可仍然拿桩不定,向后连退了好几步。

  纪灵大喊:“取我刀来1可是他面前忽然多了一个人,温侯吕布!纪灵出手不算慢,
  可他的手刚一伸出就失去了力气,吕布的手象一圈钢箍似的扣住了他的脉门。纪灵快两百
  斤的山东大汉,被吕布象拎小孩一样给拎到了刘备的面前。

  纪灵勉强把一杯酒倒进嘴里,什么滋味也没尝出来,他的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吕布
  那有些苍白的脸。吕布终于说话了:“你们两家看在小侯的薄面上,各自收兵休战如何?”
  “我奉主公将令,手握十万虎狼之师,专捉刘备,岂能善罢刀兵1纪灵率先反对。“我
  们怕你不成?”黑脸张飞的声音象头顶响了个炸雷,“你比黄巾百万如何?你想擒我大哥,
  先过了我这关1酒席上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好象箭已上弦,一触即发。

  众人突然鸦雀无声,脸上都不禁变了颜色。“取戟来1这三个字回响在每一个人的
  耳畔。方天画戟,这是江湖上每一个人都不得不尊敬的一个名字,它几乎成为了天下第一
  的代名词,谁要是轻视它,谁就是在轻视自己的生命。吕布缓步走到帐口,朗声说道:“我
  有一法,是战是和,从天而决。从辕门到中军一百五十步,我立戟于辕门之外,若是一箭
  射中戟上小枝,天意罢兵,不然,任你们杀个你死我活。”纪灵简直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
  朵,一百五十步,射中小枝,纵是后羿复生、由基在世也未必能中。“好,军中无戏言1
  刘备当然也点了点头,可脸上却罩上了一层忧色。

  吕布把手中酒干了,挽起袍袖,一式“犀牛望月”,弯弓如秋月行天,按弦扣箭,弓
  步拧身,稳如泰山。

  他大叫一声:“着1箭发如流星坠地。

  “叮”的一声轻响,箭正中画戟小枝,帐上帐下采声雷动。刘备的眼睛一直死死盯着
  那小枝,心中默默祷祝,此时才长出了一口气,脸上露出笑意。另一边的纪灵脸色阴沉,
  一言不发。

  吕布仰天长笑,把弓扔在地上,一手牵着刘备,一手握住纪灵,笑道:“天意不可违,
  你们两家化干戈为玉帛,可喜可贺,斟酒来1

  青虹剑

  青虹剑,与倚天剑齐名的神兵,削铁如泥,锋利无比。它是曹操所拥有的两口宝剑之
  一,剑柄上有金嵌的“青虹”二字。

  黎明,朝阳如血。赵云一个人单枪匹马在沙场上搜寻着,身前马后到处都是奔逃的百
  姓。有的人伏在死去的亲人身上,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号。赵云的白马,银甲,白袍都已被
  干涸的血染成了赭红色,他的银枪上还淌着浓浓的,红红的热血。到底是敌人的血,还是
  他自己的鲜血,赵云也说不清,他根本也不在乎。他的眼睛被忧虑和焦急烧灼得通红,布
  满了血丝,可是他锐利的目光仍一刻也不放松地扫视着面前闪过的每一张面孔。

  百姓惊惶的呼喊和凄利的哭叫猛然响起,一支曹军从一座低岗后面撞了出来。马上的
  骑兵毫不在意地纵马冲过四散逃命的人群,弓上弦,刀出鞘,铁蹄踢腾,成扇面形向赵云
  包抄了上去。

  一股浓烈的肃杀之气,好象疾风瞬间在赵云身边弥漫。赵云的目光仍然扫视着前方,
  没有回头,仿佛对身后的变化毫无察觉。

  骑兵们一色锦衣金甲,他们的服饰表明了身份,他们是中军虎贲营,也就是曹丞相亲
  随卫队的成员。本来虎贲营在平时是不投入战场的,他们总是留守在丞相身边,保卫丞相
  的安全。这一次追击刘备之战,曹军的铁骑如虎入羊群,势不可挡,刘备手下那点人马根
  本不堪一击,所以他们也不禁手痒,在帐前背剑官夏侯恩的率领下出来过过瘾。

  夏侯恩身披金铠,背上背着一柄长剑,身后跟着十几个手下,缓缓地向赵云逼了过去。
  他手中的铁枪柔柔地,轻轻地向赵云的后心刺去,就象情人的爱拂。不过冰冷地枪锋传送
  的不是温柔,而是死亡。

  赵云却没有抵抗,甚至连一丝躲闪的意思都没有,他好象已经痴了。夏侯恩的脸上不
  由地浮出了愉快的笑意。

  笑容凝固在夏侯恩的脸上,如果他会后悔的话,他一定会为自己所犯的这个致命的错
  误后悔。可是死人是不会后悔的。

  赵云反手从敌将的咽喉中抽出了银枪,血箭激射而出。十几名虎贲营的骑兵的脸色都
  变得苍白,有两个趴在马背上大口地呕吐。他们不敢相信,又不能不相信眼前的一切,一
  起仓皇勒转马头,狂奔而去。

  赵云低头看着敌将尸体背上的剑,他的忧急的眼神中忽然掠过一丝欣喜。枪芒闪动,
  剑已到了他的手中。

  剑柄上赫然有两个金色篆字:“青虹”。

  偌大的庄院早已空无一人,院墙大半都已被火熏黑了,墙头上还有几处余火在燃烧着。
  赵云推开虚掩的院门,一个柔弱娇小的身影就映入眼帘,赵云急忙伏地行礼。院外的哭叫
  声,喊杀声好象一下子变得很远很远,恍惚间他似乎又看到那腊月漫天飞舞的白雪,雪中
  含苞待放的红梅,梅花旁亭亭玉立的佳人,还有那回眸的一刹那中无限的风情。

  “妾身得见子龙将军,阿斗可有救了!只要将军能把这孩子护送到他父亲身边,妾身
  虽死无恨。”糜夫人的声音轻柔,如同风中摇曳的嫩柳。

  赵云轻轻一颤,抬起头来。糜夫人怀抱着阿斗,

三国人物用的兵器

6. 三国演义第一回合翻译(完整翻译)

《三国演义》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CZNlO9QgmvDQ2nDzlsB4JA
 提取码: p9pe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


7. 三国时期最好的武器是铁器吗?

是的,三国时期,作战用的武器和盔甲主要是铁,但在部分地区仍在使用青铜。
某些将领可以用到陨铁制造的天然合金钢武器,古代利用钢铁铸造的武器,是冷兵器的一种。始于春秋末期,盛行于战国以至火器发明的漫长时期。主要包括铁剑、铁杖、铁锥、铁鞭、铁锏、铁枪等。随着炼钢术的不断进步,铁兵器的质量和形制及种类也不断发展、完善,其形状逐渐趋于统一和定型,但性能仍没脱离近战的以直接杀伤为主的范围。铁兵器直到火器出现并发展后才逐渐消亡。

三国时期的武器 
1,铠甲  
普通士兵是熟牛皮制成的护住前胸背部的皮甲;高级一点是鱼鳞铠,几千片铁片密密麻麻的,而且是汉代士兵的最好装备,因为铁黑色,所以又叫“玄甲” 
文学作品中有时也用做铠的代名词。还记得丞相破魏?玄甲数千是极大斩获,而且说明魏出动的是相当精锐的部队而且损失惨重。 
2,盾  
盾在当时更接近防御工事而不是兵器,盾小橹大,都是一东西,一般是木制,出土的漆盾记得两厘米厚。蒙皮铁盾几乎不存在太重。小盾也有,叫啥“钩镶”之类的,据说是前面带有钩子的小盾,能锁拿敌人兵器,而且本身也有一定攻击力。不过使用要相当技术才可以。环首刀配合钩镶就是长兵器的克星。不过想来这种兵也不容易训练。 
至于大盾,是先秦时吴地的比较有名,所以也叫“吴科”,屈原楚辞里有句“„„操吴戈”有人认为就是“吴科”之误。 
3,刀剑  
环首刀的环是缠布绑在胳膊上避免掉落的。越长环首刀越难使。出土文物显示孙吴士兵环首刀平均长度是70多CM。而蜀汉是120CM可见两国士兵战斗力和锻冶水平。长刀外还有随身短刀,因为贴大腿挂叫“拍髀”应该算是长匕首吧。 
4,戟  
三国的重头兵刃,长短都有,规格不同,步兵的一人高,骑兵的越长越厉害,不过也越不容易使。形制简单的戟就是一横一竖如“卜”形。三国出现“雄戟”横上翘,竖加了个弯钩。典韦死前发威使戟“一叉入十余矛摧”就是用的这种雄戟。 
另外三国人多以短戟护身,孙权投虎,刘备砸说赵云坏话的,董卓砸吕布,都是它,可见其广泛应用。而且用短戟还是高超的武艺“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楯为蔽木户;后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于狭路,直决耳”——《曹丕传》 
5,矛槊  
和戟长度啥的差不多,就是一木棍插上各种头。最长的矛是东夷传里记载的三丈的矛,估计是用来破骑兵的,骑兵列阵平矛冲锋威不可当,散战戟有利。 
6,弓弩  
计量单位分斤(0.2228公斤),钧(三十斤),石(120斤与普通度量衡不同)三级,一般弓用斤,弩用钧,石。一般弩是三十弦一弓,诸葛弩失传,大残念。骑兵也有专用弩,实物已经出土。后汉三国善于弩射的就陈王刘宠一个,左右开弓的象董卓之类
的也是猛人。便弓马的就忒多了。最重视造弩的当然是蜀汉连制造人都要刻上名字以追查责任。至于剑当时基本不算兵器了,就是无聊文人装风雅的东西,也就是曹丕、鲁肃有钱有闲的才练。至于练好了好象也是门技术。 
 7,抛石装置  
曹操在官渡之战使用一种抛石车,因抛石时声音很大,所以命名为"霹雳车"。为史书中最早有记载的抛石装置(资治通鉴:袁绍在营中堆土成山,建立高楼,向曹营射箭„曹操建霹雳车,用巨石攻高楼,一一摧毁)。其原理是利用杠杆原理抛石来攻击敌方城池或城防设施和人员。南北朝后期发展成一种舰用水上拍竿。隋灭陈的荆门水战中,隋舰在前后左右装有六座巨大的拍竿,高可达五十尺,击沉陈军战舰十余艘,威力惊人。 
8,骑兵  
三国时代骑兵已大量被使用。北方人习马,曹操娴熟的骑兵部队常成为吴、蜀两国的恶梦。不过三国时并未成熟发展出重骑兵﹝重骑兵定义:马匹和骑士皆披覆铠甲﹞,当时虽有少数重骑兵但不多,一直到南北朝时,才被普遍使用。

三国时期最好的武器是铁器吗?

8. 三国演义里,五虎将的武器都叫什么名字?

1、关羽——青龙偃月刀 
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刀长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刀身上镶有蟠龙吞月的图案,因而得名。青龙偃月刀就象是拥有灵魂的东西,他会自己去选择自己的主人!所以他在拥有了巨大的力量的同时也拥有最完美的主人!他得到最大极限的发挥! 
2、张飞——丈八蛇矛
古代兵器名。又名丈八点钢矛。长一丈八(约4.14米)的长矛,矛头似蛇形,其长度似蛇不要以为象金蛇剑那样)。丈八蛇矛与青龙偃月刀相媲美;它们先后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扬名天下。燕人张翼德,一条莽撞汉。而这丈八蛇矛却是与他相得益彰。
3、赵云——龙胆亮银枪
赵云的枪,意思是“海角天涯无对”,出于《三国演义》前身《三国志平话》。汉时的枪与矛的形制相似,多以长木杆或竹竿为杆,装上锐枪枪头,配以枪缨即制成。
4、黄忠——养由弓、银龙锁日月三亭砍山刀
拉力为两石(240斤)的弓。古代开弓力量大小以石为单位计算,一石为120斤。
5、马超——龙骑枪
龙骑兵腰间佩带的枪就叫做“龙骑枪”,这个兵种最早出现要追溯到1552-1559年的意大利战争,法国人占领了皮特蒙德(Piedmont),为了对付随时可能在后背出现的西班牙人,当时的法军元帅de Brissac命令他的火枪手跨上马背,于是就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机动步兵。

扩展资料
五虎上将,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关羽是逐渐被后人神化的英雄,以致与孔子并尊“武圣”、“文圣”。那么同时代人如何评价关羽呢?扬州刺史温恢称:“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三国志·魏书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吴将吕蒙曾对鲁肃说:“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当然,更多评价是将关羽、张飞并列。
“五虎将”中,能挑战关羽、张飞威名的,惟有马超。作为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超自小随父亲马腾出征,成名颇早。杨阜曾对曹操说:“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杨戏在延熙四年写的《季汉辅臣赞》中称颂马超: “骠骑奋起,连横合从,首事三秦,保据河、潼。(《三国志·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虎上将